最近接待一位投入研究東亞教育交流史的首爾大學研究生,對單位的歷史深感興趣。從她的角度,她將韓國與台灣在二戰後與美國的關係做一比較,試圖找出異同之處。在談話中,讓我反思教育交流在數位時代的意義。
數年前回到單位任職時,我就有過這個懷疑,教育交流除了幫助一個人在學經歷上「鍍金」以外,還有什麼剩餘價值?
在多年後的今天再回頭反思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增加生命的厚度」。在脫離舒適圈之後,很多既定價值框架和信念都會被打破,迫使你從一個異文化的角度重新反思自身文化。更重要的是能身歷其境,從日常生活中一手經驗曾經聽說、看到、讀到的異文化生活、思考方式,的這些似乎是虛擬實境和線上學習至今仍無法做到的,而也是交流後回到原生社會後最有價值的貢獻:「具備跳脫框架思考的能力」。
你也有對教育或文化交流意義的體會和想法嗎?歡迎留言和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