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來很慶幸發掘了兩個工具及一套教學讓歲末年終的自我清算成為可能,在此推薦給大家。
日前提過集「筆記、內部知識庫、資料庫、專案管理」大成的Notion一定要推。另外就是可以與Notion結合的時間紀錄工具 Clockfy ,讓你不再驚嘆時間哪裡去了?!
另外推薦Notion講師August Bradley教授的年度檢討課程,適合想要重新找到方向的你(我)。
趁此機會感謝各位讀者朋友,並祝福各位在這疫情越趨嚴峻的一年,定出你的心方向,勇敢前進!
歡迎你留言分享你年終回顧的方法或工具及心得。
在這疾病影響著全球生活的年代,我們何其有幸立足在全球數一數二安全的小島上。很有幸這一路上的貴人們,讓我看破一些難題,也助我度過一些難關。
在兼顧個人成長與成就的同時,如何掌握機會,創造更多價值回饋給社會?在年終檢討、與訂立新年新希望的時刻,我想推薦一位話很多但是也講得很仔細的Notion老師 奧古斯丁博德力(August Bradly),他鉅細彌遺地將他打造的Notion知識系統分享出來。近日正在仔細鑽研如何把他的系統套用到工作與生活中。稍後會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如果你是Notion新手,歡迎先看之前分享的Notion新手推坑文。
如果你有對於使用Notion的疑問或心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在小組內導入Notion 約3個月左右,隨著資料庫長大,近期開始尋找資料庫優化的一些模板。最近有不少網紅紛紛分享他們使用Notion來標準化、優化創作流程,在此分享兩個超有料的模板:
另外在Notion Office Hours中,一個關於SOP建置的訪談也是值得一聽。當然,在Notion的官方網站也有各式實用的模板等著你喔!
如果你有超COOL的Notion模板使用經驗或是有任何Notion使用的問題也歡迎留言和我分享或討論喔!
Trello是一個很棒的流程管理工具,搭配GoogleDrive如虎添翼。但是任務完成後,工作檔案的歸類與整理卻是一個痛。
Notion 提供了一個有別於Trello的模式,把工作流程管理、資料管理、中程、長期目標(甚至生活管理)在一個介面完成,大大降低了軟體平台轉換時所造成的時間差與轉換成本。
這樣的工作模式需要建立三種個工作看板,一個是團隊任務看板(Team Task Page),一個是完成遞交看板(Deliverable Page)、一個是個人週記錄看板(Personal Week Page)。以上這組任務看板是根據 Marie Poulin 和 Jason Resnick 於 Notion Office Hours: Managing Client Projects 介紹的一組工作流程。
帶領一個小型任務分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清楚溝通任務目標,並且提供組員所需資源。團隊任務看板就是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這個頁面共分為四個區塊。
第一區塊:最新消息或重要宣告。

第二區塊:每位組員的週記,紀錄上週任務及當週工作要項。

第三區塊:工作任務表,依據任務指派組員,各組員可以有個人檢視,也可以觀看全組任務、當週任務、過期任務。

第四區塊:團隊PARA,亦即團隊的:專案任務Project,責任區域Area,常用資源Reaources,存參資源Archive等四項。

第五區塊是任務遞交看板連結及團隊測試區塊。

為了方便組織內同仁順利存取團隊完成的檔案又不一定要同仁註冊Notion,卻能享受Notion的彈性頁面配置,建立任務遞交看板就是一個很好的作法。只要開立一個新頁面,並設定為「公開但不能被搜尋」就能輕易建立一個專屬連結,只要將連結分享給組織內專案相關的同仁便可。這個看板可能依不同對象而有很大不同。常用的區塊有:
第一區塊:簡易說明、最新消息(黃色字)
第二區塊:專案遞交檔案列表(紅色字)
第三區塊:參考資料(綠色字)
第四區塊:一週工作預覽與完成工作一覽(藍色字)

如何將工作與私人生活合而為一就要靠週紀錄看板了!對大部分的知識或創意工作者而言,工作和個人生活的界線是難以區分的。一個輕鬆整合兩者的介面尤其重要。週紀錄看板可分幾個部分:
第一區塊:日誌,連動到日誌資料庫,每日可以記錄心情、摘要及照片

第二區塊:週主題與產出,可以設定週、季度主題和預設產出目標,讓中長程目標不會因為每日忙碌的工作而被忽略、遺忘了

第三區塊:一到五工作要項:列出重點的任務,並用不同底色標示不同的任務性質,例如藍色是個人(家庭事務)、紅色是會議、橘色是其他專案等等。

第四區塊:任務卡片檢視:用Notion最強大的插入資料庫功能,將位在團隊任務資料庫中的工作項目同步顯示在個人看板中,並且將其呈現為卡片狀,可以一目瞭然近期需要關注的事項。

第五區塊:週末專區:寫下週末預計要進行的開心事項,作為一週辛苦工作的獎賞。

如果你也有任務管理或使用Notion的心得,也歡迎跟我分享喔!
今年的年初開始的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重重的衝擊了全球各產業。為了增加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效應,單位也實施了輪替式工作模式。一直擔任小精靈角色的媒體實習生們也部分採取遠端協作。然而,本因免除通勤時間而慶幸的我,卻身歷其境了遠距工作的其中一項大挑戰:資安問題。
簡單說,就是某一位媒體實習生的個人電腦瀏覽器中有一支木馬程式,當每次登入Wordpress編輯時,就會在網站中寫入木馬資訊。幸好眼尖的IT同事發現,立刻開始調查處理,才沒釀成太大傷害。但是新網站上線的時間也從原本承諾的日期連續推遲了三次,近一個月的時間。所幸單位主管很體諒人,也放寬了限期。然而,即便是這種天災引起的延誤,還是得重新檢視專案的時間掌握與突發狀況管理的能力。
如果你有關於這方面的心得,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前後經歷6個月、費時600+小時打造的單位網站終於進入beta testing階段了!
如何從一個以選單主導的資訊導向設計蛻變為一個多螢觸控式的使用者中心設計,真的要感謝一路協助我的同事、三位實習生,以及三個核心工具。
如同之前數篇談過的Trello工作術,不得不說對創意人員而言,Trello的視覺化、彈性化的介面對於處理複雜網站設計而言真的是不可多得。從初期的網站分析(Web Audit)、軟體快速學習,到後期的網站除錯(Debug)都很給力。



此外,能夠把工作時間清楚記錄下來的 Plus! For Trello 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網站建置中期,資訊結構尚未完全明朗前,WordPress + Elementor 的彈性提供了真正的所見即所得的建置環境,縮短從網站藍圖到上線測試的距離。第一時間測試不同的想法,立即獲得回饋。

線上即時共同編輯讓Google家的文件工具成為網站內文修改夢靨的安全網。搭配Trello 可以打造一個清晰的網頁問題回報系統。

附註:製作里程碑

Elementor 更新:這個月Elementor 推出全站模板風格統一設定功能,將會是資料龐大網站的福音。
如果您有網站建置或建置流程有關的心得或疑問,歡迎留言跟我討論!
有些中、大型專案是經常性(每年或每季)都會發生的,卻又具有高度的變動因子,就會需要一個獨立的「專案看板 (Trello Board) 」整來管理。
以影片專案為例,每年我手邊會處理 15-20 支美籍學者和研究類學生的訪談影片。從約訪開始、訪談、拍攝、後製,整個流程有大致有25個固定的步驟,這就非常適合把每個小專案做成一個「專案卡片 (Trello Card)」。然後用一整個專案主板來監控所有小專案的進度。
每一張「專案卡片 (Trello Card)」依據專案性質而有不同,這裏以影片專案為例,我把工作項目分為 8 組 25的步驟:



主板依據敏捷開發 (SCRUM) 的方法,分成四個階段,但因為專案特性,我又將某些階段獨立出來,因此共有 10 個階段的列表:
A. 代辦 Back Log
B. 確認進行 To Do
B-1. 已約訪 Scheduled
B-2. 已訪談 Interviewed
C. 進行中 Doing
C-1. 已完成逐字稿 Transcribed
C-2. 已完成剪輯 Editing
C-3. 已送主管審核 Review
C-4. 已審核待發布 Approved/ for publish
D. 完成 Done
年度剛開始的專案,專案主板可能會長類似這樣,很多小專案都還停留在 「代辦列表 A. Back Log」或是 「確認進行 B. To Do」的階段。

但是當年度接近尾聲時,小專案都一個一個移動到 「進行中列表 C. Doing」或 「完成列表 D. Done」的階段了。

這個方法,讓所有小專案的進度一目瞭然,對於需要超過一人共同工作,或是因其他專案而將此專案擱置時,都可以提供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
———-
你有喜歡的時間管理方法或工具嗎?也請推薦給我喔!
阿波羅肯 apollo.b.cain@gmail.com
想讓雪片般飛來的代辦事項和腦中一直呼喚的想辦事項「適得其所」不再考驗自己的腦容量嗎?Trello 專案看板 (Trello Boards) 正有此妙用。
首先將手邊經常性的工作依據任務分類,例如我將我手邊經常處理到的任務分為四類:數位(digital)、印刷(print)、品牌(branding)、內容(content)。

有別於傳統瀑布式的專案控管,Trello提供一個看板(Kennan)式的,或敏捷式(SCRUM)管理,主要目的就是因應瞬息萬變(誇飾但也有幾分神似)的創意工作本質。將工作依據進度分為五個步驟,包括:

每個步驟再依據個人與團隊設定的 「目標與關鍵成果 」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OKR)排定急迫性與重要程度,用顏色標籤加以分組,共分6組:

尤其當工作排山倒海而來時,利用 「搜尋卡片」功能篩選出 Highest priority 和 High priority可以迅速將工作範圍限縮到最迫切工作項目,也避免被其他雜事干擾。

———-
你有喜歡的時間管理方法或工具嗎?也請於下方留言推薦給我喔!